七月底的世锦赛,说是中国跳水队的“过山车也不为过,早上混合团体四位选手配合行云流水,程子龙高难动作拿到九十多分,领先美国队四十多分,奖牌挂脖子上时队员们还在合影,气氛轻松甚至有点“稳了的感觉,到了傍晚女子一米板决赛局面突然急转直下,陈佳第三跳失误只拿到二十七分,澳大利亚选手趁势反超,中国队爆冷丢金,现场五百万观众从欢呼到叹息,弹幕上一片“心疼陈佳,可以说情绪冲到顶
问题来了,中国跳水队到底怎么了,短短几小时从高光到“翻车,背后的矛盾其实不少,混团这个项目本身就是老带新组合,陈艺文第一个跳就拿下五十八分,曹缘的转体动作连外网解说都说“漂亮,最炸场的还是程子龙最后一跳,慢镜头下水花小得离谱,网友都说比洗手还干净,加上陈芋汐的分数,总分甩开第二名美国队四十多分,颁奖时曹缘还把陈芋汐推到中间拍照,表情包都传疯了,气氛一度像提前过年,但三个小时后的女子一米板,成了大型“心碎现场,陈佳预赛第二,带伤出战,手上贴了三层胶布,第三跳动作失误,水花直接溅到裁判脸上,只有二十七分,排名直线下滑,李亚杰拼到第四,澳大利亚最后一跳锁定胜局,中国教练现场握拳照片一出,网友都说看着就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网上直接对喷,有人理解陈佳带伤坚持不容易,毕竟一米板本来就不是奥运项目,国内训练时间短,稳定性差点也说得过去,也有人不买账,觉得不能总拿伤病说事,澳大利亚人动作难度高,分数也高,咱靠稳定补不上差距,博主一算账,对方难度系数总和比李亚杰多了0.4,这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补回来的,归根到底,一米板就是中国队的老软肋,这么多年没进奥运会,训练资源有限,对手专门针对这块下功夫,今年澳大利亚办了十二场选拔赛,冠军训练投入直接拉满,这些细节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输一场比赛本身不算丢人,关键是怎么输,怎么调整,赛后领队周继红说得很明白,输了要清楚原因,赢也得明白好在哪,第二天早上程子龙还在加练,李亚杰对着视频找问题,陈佳让队医换药,没人喊口号,都是低头准备下一场,跳水馆晚上十点关灯,中国队房间还亮着灯,电视回放里能看到他们对着电脑指指点点,桌上摆着输液瓶,这种“静悄悄的加练比任何喊话都管用,澳大利亚那边也没闲着,直接请来生物力学专家,竞争已经不只是动作比拼,这种投入和专业化,未来几年肯定会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们当然也没闲着,有的点赞回怼“陈佳伤成这样还上,已经很拼了,也有人摆烂说“这就是新老交替的代价,还有人开始盘历史,说一米板一直是短板,过去十年冠军基本被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轮着拿,这次又是老问题重现,谁都知道中国跳水队强在大项,像三米板、十米台才是主战场,但世界格局早变了,强队都在盯着中国队的漏洞下手,防守反击玩得明明白白,谁还敢掉以轻心
回到队内,氛围其实挺真实,没人说豪言壮语,更多是低头做事,第二天比赛前,训练场上陈佳手缠新绷带,照样下水练基本动作,李亚杰在记澳大利亚的起跳节奏,程子龙背动作要领,声音不大但很清楚,“下次跳这个动作,手腕必须绷直,这种现场感和细节,和网友的情绪其实是割裂的,中国队内部冷静、安静,外面网友吵成一锅粥,这种对比挺有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未来怎么走,其实中国跳水队的底子还在,新老交替肯定有阵痛,软肋也得慢慢补,总不能每次都靠天才选手硬扛,奥运会大项压力更大,混团、双人、台板每个细节都能决定生死,这次世锦赛其实是一次很好的提醒,该加强的练,该改的改,这话一点都不新鲜,但放在这个节点上,确实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跳水队不是第一次被追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失手当成动力,别让老问题一再重演,世界强队都在升级,中国队还得加把劲,毕竟,领奖台上的微笑,背后是无数个加练和无数次低头反思,球迷可以争可以喷,队伍不能停
你说巧不巧,这场世锦赛本来被看作“稳中带新意,结果最大的话题却成了“爆冷丢金,但说到底,体育就这样,谁都不能永远赢到底,真正的强队,是能从低谷里爬出来的那一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