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的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和汗水混合的味道。当主持人喊出"来自日本的挑战者木村翔"时,现场中国观众发出礼貌性的掌声——这个穿着褪色运动服、赛前还在送啤酒的28岁青年,在所有人眼中不过是卫冕冠军邹市明职业生涯的又一个垫脚石。 前十个回合的较量已经超出所有人预期。邹市明标志性的"海盗式打法"频频得手,但木村翔像装了永动机般不断压迫。当比赛进行到第11回合2分43秒,木村翔一记隐蔽的右上勾拳撕开邹市明防守,紧接着三记平勾拳如榔头般砸中太阳穴,36岁的奥运冠军像慢镜头般瘫倒在围绳边。 如今回看这场较量,其意义远超一场普通的拳王卫冕战。木村翔的胜利撕碎了"业余拳击与职业拳击不可兼得"的偏见,而邹市明赛后含泪呼吁"中国拳击需要更多关注"的演讲,直接推动了"拳力联盟"等职业赛事体系的建立。有趣的是,两位当事人在退役后都转型为教练,木村翔在名古屋开了间小拳馆,邹市明则在上海创办了国际拳击学院。 当记者问及是否会安排二番战时,木村翔擦拭着眼镜笑道:"我和邹先生现在更享受教孩子们打拳的快乐。那场比赛已经给了我们各自需要的东西——他证明了奥运冠军的尊严,我证明了小人物的可能。"赛前不被看好的日本搬运工如何逆袭奥运冠军
"我当时看着他的眼神就知道坏了,"邹市明赛后接受采访时回忆道,"那不是来走过场的眼神,是饿狼盯着猎物的眼神。"
比赛转折点:第十一回合的致命组合拳
五年后再回首:这场比赛的真正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