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6年世界杯的脚步越来越近,回望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遗产,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当年投入使用的12座球场中,竟有半数已陷入运营困境。从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到圣保罗的科林蒂安竞技场,这些曾见证内马尔、梅西等巨星风采的现代化球场,如今正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巴西作为足球王国,其球场建设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世界杯筹办期间,政府投入约35亿美元用于场馆建设。时任总统迪尔玛·罗塞夫曾承诺:"这些球场将成为巴西足球的新遗产。"然而十年过去,位于纳塔尔、库亚巴等地的6座球场已基本闲置,沦为"白象工程"。 有趣的是,仍在活跃使用的球场集中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圣保罗的科林蒂安竞技场因承办国内重要赛事和演唱会而保持活力,贝洛奥里藏特的米内罗竞技场则因当地两支传统强队的争夺而场场爆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部城市玛瑙斯的亚马逊竞技场每年维护费用高达500万美元,却仅举办零星赛事。 面对这一困境,巴西各界正在寻求解决方案。里约州政府将马拉卡纳球场经营权私有化,圣保罗部分球场则转型为多功能文体中心。专家建议,闲置球场可考虑改建为训练基地或足球学校,既保留足球功能,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2026年世界杯将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举办,巴西短期内恐难再获主办权。这些球场的故事提醒我们:体育遗产的可持续利用,远比一时的赛事辉煌更为重要。正如前巴西国脚卡福所说:"球场需要的不只是世界杯的荣光,更需要日常足球生命的滋养。"桑巴王国足球圣殿的现状与思考
辉煌与困境并存
"我们建造了世界级球场,却忘记了后续运营需要职业联赛支撑,"巴西体育经济学家卡洛斯·爱德华多指出,"许多城市根本没有足够级别的球队来维持球场运转。"
南北差异显著
转型之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