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扣杀改变的人生轨迹
2007年6月15日,上海男排训练馆里的一声闷响,让中国排坛永远记住了汤淼这个名字。这位身高2米04的接应二传手,在备战世界男排联赛时因救球头部着地,导致颈椎粉碎性骨折。当时年仅25岁的他,刚刚帮助上海队完成联赛三连冠,是国家队冲击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力量。
"那时候感觉身体像被电击一样,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汤淼回忆受伤瞬间
病房里的"特殊训练"
经过长达8小时的手术,医生宣布汤淼脊髓损伤导致胸部以下瘫痪。但这个倔强的东北汉子没有放弃,在病床上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康复训练。他用还能活动的上肢坚持做力量训练,甚至自己设计了特殊的器械。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坚持观看每场排球比赛并做技术分析
- 2010年创办"汤淼康复基金",帮助其他运动伤残人士
- 2013年获得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
排球场外的"第二人生"
如今,汤淼转型成为排球解说员和青少年排球推广大使。每周他都会出现在上海市各中小学的体育馆里,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指导孩子们打球。2022年,他参与解说的世界男排联赛转播,专业而富有激情的解说风格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你知道吗? 汤淼现在可以用特制的支架固定手臂,完成发球演示教学,他的上手飘球依然保持着职业级的水准。
从叱咤赛场的排球国手到轮椅上的生命斗士,汤淼用15年时间书写了一段比夺冠更动人的体育人生。正如他常说的:"排球给了我第一次生命,而这次意外让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